• 主页 > 知识问答
  • 李发彬:从东京到巴黎,中国举重冠军的奥运传奇与金鸡独立时刻

    举重世界冠军_08年举重世界冠军_举重冠军世界年龄排名

    08年举重世界冠军_举重冠军世界年龄排名_举重世界冠军

    本期嘉宾

    李发彬出生于1993年,中国男子举重队运动员。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。他是福州和泉州联合培养的双料运动员。现任共青团福州市委员会副书记(兼)。先后在2019年世界举重锦标赛上夺得男子61公斤级冠军,打破挺举和总成绩两项世界纪录; 2020年东京奥运会男子61公斤级举重冠军,抓举和总成绩均打破奥运纪录;以及2024年巴黎奥运会男子举重纪录。 61公斤级冠军,打破奥运会抓举纪录。

    举重冠军世界年龄排名_08年举重世界冠军_举重世界冠军

    李发彬东京奥运会“金鸡独”。新华社记者 杨蕾 摄

    三年前,在日本东京,李发彬在男子举重61公斤级比赛中夺得个人首枚奥运金牌,贡献了“金鸡独立”的名场面。三年后,在法国巴黎,他再次站在奥运会的舞台上。 31岁的他以绝对优势成功卫冕,在这个级别变得“不动如山”。

    在20多年的举重生涯中,李发彬在奥运会、世锦赛、亚运会、全运会上都获得了金牌,实现了举重项目金牌大满贯。他通过一次次挑战极限,诠释了中国力量的“光荣与梦想”。本届奥运会,李发彬还作为旗手之一出现在中国体育代表团闭幕式上。 “这是我最大的荣誉,也是我永远的骄傲。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,也是对整个中国举重队的高度认可,我感到无比自豪,这个重任落到了我的身上!”近日,本报记者采访了李发彬,聆听他的奥运故事。

    举重冠军世界年龄排名_08年举重世界冠军_举重世界冠军

    李发彬参加巴黎奥运会男子举重61公斤级比赛。新华社记者 杨蕾 摄

    “当金牌到来时还不算太晚”

    从最早接触举重到首次亮相奥运会,李发彬用了近20年的时间。

    “我从2002年开始接触举重。”那一年,李发彬的首任教练王德兴刚刚组建了南安第一支举重队。在发现“美好前景”的过程中,他爱上了跑跳特别厉害的李发彬。当时,李发彬还不到10岁。他一边学习一边进入南安市体校学习和训练。每天早上6点他都会和其他运动员一起进行基础训练。

    举重训练繁重、枯燥、受伤率高。最初和李发彬一起尝试的七个人中,只有他坚持到了最后,“因为自己的兴趣和父母的支持”。

    2004年,李发彬被推荐到福建省体校举重队,从南安来到福州。陈晓明教练为李发彬的训练计划制定了长远的计划,对他的技术动作、速度与力量、生活与饮食等要求非常严格,但李发彬却常常能够超出教练布置的任务。

    努力工作很快得到了回报。 2006年第十三届福建省运会,13岁的李发彬在男子C组40公斤级比赛中夺得金牌,打破了27年之久的省运会纪录。同年7月,在全国少儿举重锦标赛上,获得抓举、挺举、总成绩、个人总成绩第一名。

    正式走上职业道路后不久,李发彬就在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。 2011年,李发彬参加了马来西亚槟城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男子56公斤级比赛。这是他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赛事。凭借出色的表现,他为中国青少年举重队夺得2枚金牌、1枚铜牌。

    举重冠军世界年龄排名_举重世界冠军_08年举重世界冠军

    “当我听到国歌奏响,看到国旗在中间升起时,我第一次感到如此紧张、兴奋和自豪!”他暗下决心要尽快站上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,登上顶峰。国旗和国歌。

    但没想到,这一次奥运之约,竟然持续了十年。

    2012年,李发彬入选国家队并开始在北京集训。当年他在国内奥运会选拔赛中获得第三名,无缘伦敦奥运会。他也未能参加2016年里约奥运会。

    这10年里,李发彬因为减肥而力不从心,也因为体重增加而面临新的考验。为了减肥参加56公斤级比赛,他控制饮食,还要承受高温桑拿的“折磨”。 ; 2018年,国际举重联合会发布了新的级别修改计划,取消了男子56公斤级类别。他必须参加61公斤级,一切都得从头开始。

    “这期间,他承受的运动量和心理压力超乎常人的想象,支撑他的是顽强的意志力。”妻子唐凯丽提起当时的经历,至今仍心痛不已。

    最终,在2019年世界举重锦标赛上,李发彬获得了冠军,打破了抓举和总成绩的世界纪录,在各项选拔赛中都获得了金牌,并最终获得了一张东京奥运会的入场券。

    之后,就是大家熟悉的故事了。 2021年东京奥运会,李发彬首次参加奥运会就获得了男子61公斤级举重冠军。一个不经意的“金鸡独立”技能让所有人震惊。颁奖典礼上,奏国歌、升国旗。十年磨一剑,终于锋芒毕露。

    很多人都说李发彬大器晚成,但李发彬却回答道:“只要金牌来了,就永远不会太晚。”

    举重冠军世界年龄排名_08年举重世界冠军_举重世界冠军

    李发彬与中国举重运动员侯志辉、罗世芳在巴黎冠军公园庆祝。新华社记者 罗媛 摄

    挑战极限,追求“更强”

    奥运会上,每一个项目都在挑战人体的极限。田径和游泳力求在速度上克服障碍,而体操和跳水则力求展现极致的平衡与美感。举重作为力量项目的大师,探索人体和力量的极限,成为“更强”的奥林匹克精神的最佳诠释。

    追求“更强”似乎是李发彬的本能。

    巴黎奥运会决赛结束后,当镜头聚焦在李发彬身上时,冠军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,而是直言:“混蛋啊混蛋,我很不满意。”回顾很多赛后总结,他总是显得不满意。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。当被问到最满意哪一款游戏时,他的回答是:没有一款是最满意的。 “我永远不会满足,也许所有运动员都是这样,他们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,打破所有记录。”

    这种追求不仅是赛场上的每一次比赛,更是与时间的较量。

    年龄带来的挑战是直观的。 “年轻的时候,随便练练,成绩就提高了。到了这个年纪,需要的时间和精力,包括训练的强度,可能比年轻时要大很多。”到了巴黎奥运会赛场上,李发彬已经31岁了。

    伤病也困扰着他。李发彬膝盖有旧伤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如果他完成了高强度的动作,第二天就无法保持较高的水平。 “东京周期伤病比较少,就算有,一扛就能过去。这次比较难,两个膝盖骨都擦伤了,铃声响起的时候会有片刻的疼痛。” ”。李发彬尝试休息一会儿,但过了一会儿休息时肌肉力量下降,每个动作都变得变形。

    从此,他选择了带着痛苦生活。李发彬有一个理念,受伤的部位就意味着力量不够。只有加强对自身薄弱环节的训练,才能更准确地应对伤病的影响。通过科学的训练和顽强的毅力,他逐渐能够承受疼痛。 “我咬着牙忍了,果然是另外一个世界了。”

    08年举重世界冠军_举重冠军世界年龄排名_举重世界冠军

    挑战也来自更激烈的竞争。进入巴黎奥运会周期,李发彬的位置从冲击者变成了后卫。由于巴黎奥运会举重级别的调整,在男子61公斤级项目上,中国举重队处于“内卷”状态——同时东京奥运会冠军陈立军从67公斤级转战67公斤级。 61公斤级跑道。还有2000后的年轻选手,也希望在与前辈的竞争中展现自己。

    “陈立军的水平很强,这确实给我带来了一些压力。”但压力逐渐成为他的动力。 “没有强大的对手,就很难实现自己的目标,也很难突破到更高更强的成绩。”

    整个巴黎奥运会周期,李发彬“一波三折”——2021年9月,获得全运会冠军; 2022年,国家举重队两次获得世锦赛选拔赛冠军; 2023年5月,他获得亚锦赛冠军,2023年9月,他获得世锦赛抓举冠军。和总成绩,并获得2023年亚运会冠军……几乎在他参加的所有重大比赛中,他都保持了全胜。

    “竞技举重就是挑战极限,在突破极限的同时不断超越自我。”在他看来,想要在比赛中获得金牌,就只能比别人更努力地训练、准备得更好。

    在参加巴黎奥运会之前,李发彬认为这是他的最后一届奥运会,但比赛结束后,他对年龄和职业生涯的结束有了更多新的思考。 “这届奥运会是我举重生涯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幕,太激情了,让我舍不得退役。”他还特别提到了与他同台竞技、第五次参加奥运会的印尼老将伊拉万。 “我特别佩服他,35岁了还在征战奥运会。”李发彬认为,年龄或许只是一个数字,“我期待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奥运三连冠”。

    举重冠军世界年龄排名_08年举重世界冠军_举重世界冠军

    李发彬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闭幕式旗手之一亮相巴黎奥运会闭幕式。新华社记者 卢晓伟 摄

    福州是“第二故乡”

    巴黎奥运会举重比赛当天,热闹的不仅仅是南巴黎竞技场。在李发斌的家乡泉州南安龙凤村,父亲李奇峰雇人搭建了一块30平方米的LED屏。全村人自发前来见证李发斌为国争光的时刻;在福州市体工队,举重教练员和运动员齐聚一堂,大家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级红旗,高呼“站稳”、“加油”。

    对于李发斌来说,福州是他的“第二故乡”。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乡来到福州。假期里他很少有机会回家。因此,无论是在省体校,还是2009年7月后跟随陈晓明教练来到福州体工队,老队员们都熟悉了。他深切地关心。

    对于在福州度过职业生涯关键时期的李发斌来说,福州是一座“环境优美、空气清新、文化底蕴深厚”的宜居城市。

    举重冠军世界年龄排名_08年举重世界冠军_举重世界冠军

    比赛当天,大家在市体工队观摩室为李发彬加油。记者 张旭阳 摄

    在福州,随处可见的大榕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 “榕树树干粗壮,枝叶繁茂,像一把大伞,十分壮观。”李发斌说,这是福州的特色,他也感受到了大自然蓬勃的生命力。 “江心公园的爱情岛和三坊七巷的爱情树都很出名,我也想和老婆一起去那里拍照打卡。”

    因为见过世面,所以更能体会家乡的可贵。在李发斌心里,家乡是他永远的依靠。那里有爱他、支持他的家人,给了他无尽的信心。

    奥运会结束后,李发彬回到福建,投身公益事业。他回到母校福建师范大学,与新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;他担任福建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公益大使,向广大青少年发出预防近视倡议……“家乡养育了我,我也应该当一名公益大使。”来老家做什么?”李发斌说。

    回顾这段历程,李发彬表示,自己收获的不仅仅是荣誉和掌声,更是钢铁般的意志和品格。 “所有的经历都将成为我前进的动力,支撑我走得更远的力量。”这是李发彬的人生信条,也将激励更多的追梦人勇敢前行。 (记者陈俊毅)

    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ixinyuan.com/html/tiyuwenda/9495.html

    加载中~

    相关推荐

    加载中~